文學經典的魅力
文章分類:百家雜談
你也會想看的:告訴自己一點道理
西方思想強調“致知”,真理的客觀參照性擺在瞭第一位;中國思想強調“致良知”,探求生命的完整性。良知是對知識論的超越,藝術是人生的終極體驗,在人類審美的路途上,藝術經典以其追憶和解放的信念,引領個體從功利境界經由藝術境界回歸天地境界,而在中西之爭的背後,兩種生命體驗模式的沖突貫穿於前現代-現代 -後現代的時間序列。
然而問題依然存在,為什麼在現代性高度發達的時代,藝術開始變醜瞭?為什麼在人類上天入地遍求真理的同時,會有那麼多藝術傢、詩人和哲人對理性和濫用展開瞭痛苦的追問,用帶血的頭顱去撞擊理性主義的大門?為什麼冷冰冰的知識中心主義為人類創造瞭數不清的物質財富,與此同時藝術卻迷失瞭自己的傢園,人類的生命活感性和審美意向性被遮蔽而淪為消費社會的點綴景觀?我們不禁追問:藝術還能夠承擔尋求與拯救的使命嗎?被拋置於茫茫大地的人,還能否求諸淪為邊緣的藝術,來抗拒理性機器對感性自我的奴役和異化?
帶著諸種問題,我審視著體沛入思的路徑,體會到其思想的張力和價值論的訴求,從而發現,經典的魅力,並不會因為多數人的漠然而飄逝。歷史是減法,吹進黃沙,在日常語言枯竭之後,如駱駝般踟躕跋涉於文化荒漠許久的人類整體,必能重新回歸詩思和哲性之途,藝術語言將重新奏響黃鐘大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