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金牌,求勝心仍然動人
文章分類:百家雜談
你也會想看的:一吻之緣
觀看這屆奧運會的氛圍似乎格外放松。
“表情包”少女傅園慧橫空出世,張口就是網絡金句,一顰一笑都不扭捏。泳壇名將秦凱決定“瘋狂一把”,在賽場上當著全世界向女朋友何姿求婚。
賽場之外,金牌也不再是收獲積極評價的硬指標瞭。即使是種子選手預選賽出局,觀眾還是大多表示心寬甚至心疼。
這種變化的意義,遠遠不止於微博的熱門標簽從“金牌榜中國列首位”換成瞭“洪荒之力”而已。
實際上,奧運會從來就不是純粹的技能比拼,如同婚禮不僅是一場請客吃飯。從開幕式、閉幕式到火炬傳遞,從四年一次的城市競標到國旗飄揚,奧運的每一個細節都有著大寫加粗劃線的儀式感。全球直播,網絡轉播,將全世界都拉到瞭看臺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集體情緒的導向直接反映瞭群體認同的歸屬。而最受關註的運動員,是時代故事的英雄主人公。
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楊揚白雪上的一抹紅影照亮瞭千傢萬戶的電視熒幕。那年春晚上陳佩斯的小品《王爺與郵差》講述瞭一個清朝人參加奧運的虛幻故事。“隻能跟在洋人後面”的心酸臺詞激起瞭大笑,笑聲裡更多是滄桑過盡的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