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道不盡的人生關照
文章分類:節日文章
你也會想看的:我愛你,你愛誰
今年,清明節作為法定假日將是第六個年頭瞭。其實,在全國各個地方,紀念先人的節日很多,如中元節、寒衣節等等。六年來,關於將清明節列為法定假日的“對”與“錯”的討論聲,不絕於耳。其實,清明節所體現的,從普通人的情感上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人生關照。
清明節祭拜的是“人”,而不是“神”。在古代國人“泛神論/迷信”的影響下,清明節或多或少地也被賦予瞭種種神秘色彩:焚香、燒紙、放鞭炮……這些被稱之為“陋習”的活動,隻是一種外在形式。從這些形式的本質上看,它們和“送鮮花”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拋開這些形式不說,人們祭拜的都是真實的“人”,而不是“神”,這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人們向先人寄托遙遠的哀思,也是在關照自己本身。人都是會變成歷史的,也許,在祭拜的冥思中,每個人都會隱隱地想到自己的百年以後。這樣的冥思,難道不能喚起人們對現實的珍愛嗎?
清明節是一種民族精神傳承儀式。清明節,在祭拜自己的親人以外,人們還會祭拜為民族生存發展而舍身忘己的英烈。這些活動,除瞭社會有計劃的組織外,如組織學生為烈士掃墓,民間也有類似的自發活動。這樣的活動,已經上升到關照整個民族的高度,完全脫離瞭“小我”的境界。如果一個民族,不能表現出對先人的尊重和懷念,歷史就會斷裂破碎,信念和信仰也會坍塌,民族精神的傳承也就無從談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