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的清明節
又到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此時故鄉已是萬物復蘇,麥子吐穗,柳樹吐芽,草長鶯飛,到處鳥語花香景色宜人。面對此情此景,我總會想起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也時常回憶起兒時的清明節……
兒時的清明節習俗豐富多彩。除瞭講究禁火、掃墓外,還有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期間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也有踏青遊玩的爽朗歡笑聲,相互交融構成瞭一個富有特色讓人難忘的節日。
在故鄉,清明節當天每傢每戶都有在大門兩側插柳枝的習俗,聽娘講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瞭辟邪,讓傢傢戶戶圖個吉慶祥和而已。每逢清明的前一天,我們顯得異常興奮和激動,因為傢裡安排采摘柳枝的任務,通常是由我與哥哥去完成的。柳樹長在離傢不遠的西灣邊,下午放學後,我們便急匆匆地放下書包,如同放飛的小鳥蹦蹦跳跳,唱著不知名的歌兒來到瞭目的地。望著一排排舒展著嫩綠色枝條的楊柳,在溫暖的春風中飄來蕩去,像一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受此感染和啟發,讓我不禁想到瞭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句。在哥哥的慫恿下,我如同靈巧的猴子,不出三下兩下,便一溜煙竄到瞭柳樹杈上,開始攀折柳枝,不一會便夠瞭滿滿一抱,哥哥負責帶回傢中,由母親在第二天清晨插在傢中的大門兩側。此時,我依舊鉆在樹杈上去攀折柳枝,開始瞭我下一項做哨子的遊戲。在春暖花開的時節,能夠做哨子的柳枝,需要粗壯的樹枝,最好透著青色,沒有一點疤痕,是柳樹中長得最旺盛的枝條。因為隻有這樣的柳枝,做出來的哨子,聲音才會響亮耐久。當我看中一根柳枝後,迅速攀爬過去,將枝條握在手中輕輕折斷後,用靈巧的雙手不斷扭動柳枝皮,讓皮和幹脫節後,然後從大頭往下慢慢抽下......此時假若用嘴輕輕地吸一下潔白的枝幹,有一種青青的、甜甜的、略帶點苦澀的滋味。我從柳樹上下來以後,把柳皮用刀子割齊,稍微一壓,這樣柳哨就做好瞭。把它放在嘴裡,嗚嗚的吹著,走在大街上,被圍觀的人註視著,那份愜意,那份舒心,如同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一樣,真是幸福極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