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2014年高考優秀作文:速朽的青春
速朽的青春
九十五年前,五月四日,青年學生走上街頭,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開啟瞭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書上如是寫道。是救亡圖存的信念是那些學生用一生最美好的時間給我們留下瞭不朽的青春印記:五四精神。
今年五四青年節,不是周一,沒有鄭重其事的國旗下講話。晚自習課間,前桌突然興奮地回頭:“今天五四青年節!”我懶洋洋,心想:又不放假。
於是不同時代的不同青春就這樣涇渭分明地顯現出來瞭。套用網絡上流行的說法:50後60後的青年成長在紅旗下,70後80後的青春旋律是走進改革開放新時代,而90後,更多人指責這是“垮瞭的一代”。我們的青春,沒有大時代的強烈印記,因而充斥著雷同。我們習慣瞭成為傢庭的中心,習慣瞭被關註被寵愛,我們個性張揚,總渴望標新立異與眾不同。這一切卻都大同小異,連所謂青春的疼痛,這這痛感都瞭無新奇。
我又在做作業、又在背書、又在復習、又在考試......我習慣瞭使用這樣的比喻:我的青春是一場有數不清的考試組成的大考。事實也是如此。走在路上,總想加快腳步;坐在教室,總擔心別人比我多記一個重點、多做一道題......明明生活在不同形式的集體中,本質卻如同孤島。我厭倦瞭這種量的積累、這種與假想敵所做的無謂的對抗。但我沒有停下來或是放慢腳步的勇氣。我註定已被束縛在應試教育的戰車,除瞭繼續別無選擇。桌腳的計劃表早已滿打滿算,最好還能擠時間來解一道數學,背一點單詞。課桌裡收走所有閑書,恨不能讓學習占據每天第二十五小時。不願意再多花一份力氣在學習以外的任何事,遑論社會熱點、國傢大事。應試教育讓我們固守井底,把井口的天空也排除在視線之外。“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方能成就“無悔青春”?當青年人失去瞭想象力、創造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他們隻是考試的機器、深諳叢林法則的利己主義者、缺乏悲憫情懷的功利主義者、自甘工具化的實用主義者......九十五年前的青年用青春為我們留下瞭不朽的五四精神,我們又能留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