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巧捉趙衙內
文章分類:名人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媽媽的背
包拯(999-1062),字希仁,漢族,北宋廬州(今合肥)人,天聖進士。累遷監察禦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跡被後人改編為小說、戲劇,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傢喻戶曉,歷久不衰。
北宋嘉祐年間,京城開封發生瞭一起惡性殺人案。
當時,河北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張崇,他從小苦讀詩書,一心想考中功名,卻屢試不第。張崇的父母非常焦急,就想另找門路,為兒子謀取前程。正好,張傢有一件祖傳的寶物,是一顆雞蛋大的夜明珠,這顆夜明珠在黑夜裡能放出奪目的光芒,是件稀世珍寶。張崇的父母就讓張崇帶著夜明珠前往京城開封,找人引薦,將夜明珠獻給皇上,換取一官半職。因為張崇從未出過遠門,隻好由他的妻子陳婉兒陪伴前往,一路上可以互相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