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的故事
文章分類:名人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有哲理的話傷感短句名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72號開瞭一傢成春堂藥店。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在藥店的樓上,原名紫藝。不久,父親死瞭,藥店由母親經營,殷實的聶傢開始中落。在幼年聶耳的記憶裡,母親經常坐在燈下,撥拉算盤,算完賬後,嘆氣,發愁。聶耳曾暗許心願:今後一定要“讓母親過好日子”。他到上海後,在寫給母親的信中,屢屢提到“匯錢”之類的字眼。
母親是聶耳最大的牽掛。從照片中看,母親彭寂寬是比較典型的傣族婦女的長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跟著丈夫,居然能夠讀醫書,丈夫死後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傢活口。彭氏的聰慧,顯然也遺傳給瞭兒子。聶耳是傢裡最小的兒子,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
母親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動聽的歌曲與歌曲裡的故事讓小聶耳著迷。蔡鍔功成名就之時,聶耳還是黃口小兒,但他從母親的歌裡認識瞭蔡鍔。蔡將軍雲南首義討袁護國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瞭深深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十六歲那年,聶耳終於憋不住瞭,背著傢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後投考黃埔軍校不果,又被軍隊遣散,習武之念才在無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成就偉業之心未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