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姚中英的故事
姚中英,字若珠,廣東平遠縣人。國民革命軍第83軍第156師少將參謀長。[1]1924年於平遠中學畢業,參加革命軍,旋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1925年參加東征。畢業後參加北伐。後入陸軍大學第八期,畢業後回廣東任陳濟棠部獨立第一師二旅六團中校團副、燕塘軍校上校教官等職。陳下野後,調任餘漢謀第四路軍教導旅上校參謀長。1937年,以上校團長職務由廣東韶關奔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因功升為第八十三軍一五六師少將參謀長。後在鎮江設防。12月初,鎮江被日軍占領,撤往南京,扼守湯山一帶。8日,奉命率部與三十六師預備二團在紫金山以東的青龍山、龍王山一線,掩護第一線守軍退守復廓陣地,與銜尾猛攻的日軍連日激戰,後因傷亡慘重退入太平門。12日,指揮所部向日軍兵力薄弱處突擊,身先士卒,輾轉沖殺,不幸中彈,壯烈殉國。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人物生平
中學畢業後,1924年秋,來到廣州,追隨孫中山先生進行民主革命。考入黃埔軍校第2期學習。後投身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作戰勇敢,以戰功擢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北伐後,進入陸軍大學第8期學習。1937年“七七事變”時,姚中英任陸軍第156師團長,淞滬會戰奉命率部由廣東韶關奔赴上海抗日前線參加會戰,並屢立戰功,出色完成任務,被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83軍156師少將參謀長。會戰失利後,移防鎮江。1937年11月初,日軍分三路進犯南京,南京保衛戰拉開序幕。他所在的156師奉命由滬退守南京,扼守湯山一帶。他率部與敵激戰,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後為掩護友軍,率部沖鋒,身先士卒,壯烈犧牲,時年4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