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的故事
文章分類:成語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萊辛寓言:勇武的狼
出爾反爾的故事
【解釋】: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
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怎樣對你。現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後矛盾,反復無常。爾指你,反同返。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瞭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瞭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瞭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瞭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