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鳳凰
知道鳳凰城是從介紹作傢沈從文、畫傢黃永玉的書籍、影象片斷中得來的,於是就一次次地向往起瞭那座深藏在十萬大山的湘西小城。
借著潤雨如酥、山明水清中的細軟和風,我站立在瞭城防堅固,風蝕苔蔽的鳳凰城廓外。與北方城池要塞的厚重、莊嚴不同,緊箍這方城池的不是深邃的溝塹,而是一條繞城而過跳著舞、唱著歌,有如山姑眸子般清亮、柔美的沱江。有瞭沱江的莊諧相映,整個鳳凰城的眉眼就活泛瞭起來。城墻角下浸在江水中的青色基石,便成瞭三三兩兩浣紗女用木棒捶打衣物的傢什,水霧迷蒙間飄蕩著她們銀鈴般的山歌聲,一時間仿佛時光倒流,物我合一,一切都融化成一幅墨跡未幹的山水畫卷。
踏著浸在沱江水中叫做跳石的“橋梁”,不得不返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一蹦一跳地進入城門,進得壁壘森嚴的城廓,酥雨飄忽而去,街巷上塗著桐油土漆的木質吊腳樓夾峙出的街巷,曲徑通幽,青石板鋪就的路面,泛起瞭古銅鏡般幽幽的光亮,行人的溪流漸漸地流淌起來,商肆店鋪內進進出出的買傢與賣傢輕語慢聊、把玩之間,一件件湘西特色的銀飾、蠟染就進瞭買傢的提兜內。“慢走,再來”身後細軟的招呼聲,讓人感覺似從老傢鄉鄰串門歇腳而出。
順著僻靜的巷子繞到瞭沈從文先生的故居,齊街高矮的門楣謙和素樸,沒有盛名之下大文人的乖張、顯擺,三進第的院落佈局疏密有致,素色的雕花窗欞、門扉遮掩不住書香人傢內斂的雅致與謙和。這就是中國傳統耕讀人傢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如此博大精深的國學大師,也是這塊土壤,牽拉著他深情的目光,無論遠行何方——山貓子、翠翠……這裡的鄉風民俗是烙在他骨血裡永遠揮之不去的記憶。我回望墻壁上沈老凝眸而視的目光,崇敬肅立,悄然告別,帶走瞭沈老“邊城”的碟片、書籍踽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