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野老歌》全詩鑒賞
老農傢貧在山住,
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
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倚空室,
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
船中養犬長食肉。
提示:詩寫山村老農遭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終年勞動而不得食。
老翁傢貧住在山中,靠耕種三四畝山田為生。田畝少,賦稅多,沒有吃的。糧食送進官府的倉庫,最後腐爛變質,化為泥土。一年到頭,傢中隻剩下鋤頭、犁耙靠在空房子裡面,隻好叫兒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饑。從長江西面來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寶用斛來計量,就連船上養的狗也長年吃肉。
詩歌鑒賞摘自《唐詩鑒賞大詞典》
張籍是新樂府運動的健將之一,“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其樂府詩之精神與元、白相通;而具體手法略有差異。白居易的諷諭詩往往“意激而言質”,篇幅亦長,故不免有盡、露之疵累。而張籍的樂府,如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詩共八句,很短,但韻腳屢換。詩意可按韻的轉換分為三層。前四句開門見山,寫山農終年辛勞而不得食。“老農傢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山”字兩見,強調這是一位山農(詩題一作《山農詞》)。山地貧瘠,廣種薄收,“三四畝”收成不會很多。而深山為農,本有貧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亂後的唐王朝處在多事之秋,財政困難,封建剝削無孔不入。“縱使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稅多”,必然產生勞動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現象。如僅僅寫到糧食“輸入官倉”那樣一種司空見慣的事實為止,深度還不夠,而“化為土”三字的寫出,方才揭示出一種怵目驚心的社會現實。一方面是老農終年做牛馬,使土地長出糧食;一方面是官傢不勞而獲,且輕易把糧食“化為土”,這實際上構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關系。好在不但表現出老農被剝奪的痛苦,而且表現出他眼見心血被踐踏的痛心。所以,雖然隻道事實,語極平易,讀來至為沉痛,字字飽含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