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古詩詞裡的秋天
天高雲淡,秋意盎然,千古文人為秋色賦詞吟詠,我漫卷詩書,行走在唐詩宋詞裡的秋天,別有一番情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維在《山居秋暝》中,以十分清新的格調,將秋天演繹成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把我們帶進一幅雨後山村如洗的自然畫卷中,令人陶醉神往。皎皎明月,清澄空明;碧碧青松,亭亭凈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全詩動靜結合,含蘊豐富,營造出一個清澄透明、雅致空靈的迷人世界,於詩情畫意中寄托瞭作者的高潔情懷。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宋代范仲淹的《蘇幕遮》聲情並茂,意境闊大。這裡,碧雲藍天,黃葉滿地,無邊的秋色連著水波,寒煙淒迷。山峰襯著斜陽,一齊倒映於河水之中,無情的芳草鋪向連落日餘暉都照射不到的天邊。面對眼前的悲涼秋景,思鄉的情懷令作者黯然感傷。鄉思綿綿,鄉情依依,都借助對秋色的描寫,躍然紙上,構成深邃沉摯、完美融徹的藝術境界,成為千古絕唱。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代杜牧筆下的《山行》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白雲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傢,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經霜的楓葉如火如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紅艷。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瞭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人啟迪和鼓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宋代柳永的《八聲甘州》采用白描手法,融寫景、抒情為一體,描繪瞭深秋凋零寥廓的景象,以瀟瀟秋雨、淒緊的霜風、冷落的關河、殘照的夕陽將秋色渲染得淒清寒涼,充滿瞭蕭瑟、肅殺的悲秋情調。全詩景色蒼茫壯闊,境界高遠雄渾,又極富情感色彩,深受大文豪蘇東坡贊賞,認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代劉禹錫的《秋詞》,另辟蹊徑,一掃傳統的悲秋之氣,唱出瞭一曲高昂激越的秋的贊歌。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裡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瞭藍天上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