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廁小吃
文章分類:寫景散文
你也會想看的:白雲深處有人傢——婺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三年自然災害,人們好像一直處在半饑半飽的狀態。在計劃經濟的束縛下,生產和流通都是靠計劃控制。就連生產糧食的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自己不能作主處置,吃飯要憑計劃分配,就是所謂的口糧。而且,那個年代的傢庭沒有實行計劃生育。該計劃的事情不計劃,不該計劃的事情卻要計劃。所以,每傢每戶小孩少的是三、四個,多的有七、八個,上十個。計劃來的糧食,按大人們的說話,填不飽那幾張小嘴。
我們正好趕上瞭那個年代,也正好是年少無知的時候,成天隻知道吃和玩。好像還無憂無慮的樣子。但是,還是知道饑寒交加的味道,隻要有瞭這種味道,讓人終生難以忘懷。所以,我就記住瞭那個年代那個半饑半飽的味道。
正因為饑餓,我們就動歪心思。這在那個年代也在情理之中,我們自己開小灶。地點是選擇在出人意料之地—村莊邊的一排茅廁裡,在那個地方弄小吃,不會引起大人們的懷疑。這個主意還是玉書提議,大傢一致同意。要燒烤的食物是各自從傢裡偷來最好的食品,既使沒有可偷之物,拿來油鹽醬醋、蔥薑蒜等佐料也行。
我記憶猶新的是那是秋末冬初的時節,秋風掃落葉,卷起來的枯枝敗葉堆積在墻邊屋角。涼風吹得人直縮頸脖,我們像地老鼠一樣,在風中來回走動,淹沒在風塵之中,向那排茅廁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