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長,話短
文章分類:百家雜談
你也會想看的:每當中秋月圓時,離鄉
自古以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便是一則大眾所默認的定律。更有甚者,還在此基礎上衍生瞭長話短說之論。可又誰知,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亦不失為個性的表現!
有話則短。這一詞僅僅是對個人表達能力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就好比一個國傢,為瞭壯大自己,總會在某個特定時期進行某項會議,將一年的大計交付其中。回頭細想,這何嘗不是有話則短的重要體現呢?一個國傢的發展方向、要到達的程度等等,單是任取其一角度,需要用到的話就已是滔滔不絕。然而,回望曾經,一五計劃、雙百方針……這些長期計劃,在會計中所占據的話語又何嘗占據會議的大篇?一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僅是廖廖數語,便將國傢復興的方向定格於紙。由此可見,有話則短乃國傢未來會議的個性表現。
無話則長。但凡提及此語,不可不提及它容易讓人產生的兩類想法。初看這詞,又怎會沒聯想到“廢話連篇”一詞?回首華夏悠悠歷史數千年,話語,由最初的單純溝通,到今日的隨時隨地,這一發展,無疑是“無話則長”的重大歷程,就比如說宣傳。要說宣傳,不可不謂是“無話則長”的個中典范。就拿電視的廣告來說吧。為瞭推銷自己的產品,人們便習慣性地介紹它的個中好處、制作成份以及使用後果。那一堆堆華麗的臺詞,可謂是順手拈來、誘人心動啊!可是,提及這制作成份,也隻有制造者明瞭,買傢又怎會真的拿去檢測對比成份?如此看來,這宣傳中的一堆無用之言,也不過是以無話則長來進行個性推銷的一種方式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