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衣
現代的人,講究個性,裝修房子、購買傢具都不願和別人發生雷同,特別是女性穿衣特別害怕撞衫,遇到這事那件衣服就會永沉箱底再不會穿瞭,鞋子也要盡量穿出個性。撞衫這種事情,在四十年前是不會發生的,那時候的穿戴,每一件都是純手工打造,每一件都是絕對的私傢定制,每一件都是充滿溫情的世間孤品。
小時候,村裡的人們都一律的簡約。那時候,小街上沒有成衣可買,憑票供應買來的隻有佈匹和棉花。村子裡的人們,一傢老小的衣服鞋帽幾乎全靠女主人的一雙巧手日夜不停地忙碌,特別是縫制棉衣和做鞋,除瞭幹農活打理一日三餐,女人的手裡永遠做著各式各樣的針線活,大傢在一起聊天時也不閑著,白天忙不完夜晚的油燈下也要一直忙到深夜,是女人勤勞的手,支撐著村莊的光鮮亮麗。
那時候傢傢都不寬裕,但到瞭臘月,孩子們入冬時就穿上的冬衣已經磨損的有點破舊甚至到瞭襤褸的程度,春節時大人都要想方設法為孩子們置辦一身新外套,一身置辦不齊做一件新佈衫或一條新褲子也好。那時縫紉機很少,隻有國營的縫紉部有幾臺,每到春節因為縫紉機數量少所以縫紉部顯得異常忙碌。特別是到瞭臘月臨近年關的時候,做新衣服的人都能把低矮的縫紉部擠破,脖子上掛著一條皮尺的裁縫師傅忙得滿頭大汗,可能是太累的緣故,他的脾氣也變得不好起來,但絲毫擋不住人們的熱情,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正月初一的早上穿上一身新衣服。以至於有時候到瞭除夕之夜,有些孩子的新衣服還沒全部完成,挑褲邊上衣領釘扣子等活兒縫紉部就不給做瞭,母親們就會在油燈下一直忙到深夜。過年的時候,就像村子裡的“時裝節”,傢傢孩子都穿著嶄新的衣服,走東傢串西傢,女人們見到孩子們也是評頭品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