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孩子做錯事背後的善意
文章分類:親情文章
你也會想看的:老公,我在這裡等著你
孩子做“錯事”時,我們總覺得責備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責備孩子時,如果我們隻憑一時的意氣用事,就不能讓孩子清楚地明白到底“錯”在哪點,那這樣的指責不但對孩子沒有用,而且會帶給孩子很多錯誤觀念和負面影響。下面,我們就通過例子一起來看看吧。
結果和動機,哪個更重要?
鏡頭1:林林很想幫媽媽做傢務,於是就主動去端盤子,可是他在端盤子時不小心摔瞭一跤,結果把十個盤子打碎瞭。
鏡頭2:小玉很喜歡吃蛋糕。媽媽告訴她一天隻可以吃1塊,不能多吃。可是小玉還想要,於是就趁媽媽出門買菜時偷吃瞭1塊,結果不小心將櫥櫃中的一個盤子打碎瞭。
以上兩個孩子,你覺得哪個孩子更不好呢?
如果我們將兩個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大多會認為“林林不好”。因為林林打破瞭“十個盤子”,打破盤子的數量比小玉多,所以才不好,這就是兒童所謂的結果論。
孩子往往隻從結果的角度來考慮對錯或嚴重程度,而不會從林林和小玉的動機去看問題。這是為什麼呢?教育心理學傢皮亞傑認為:孩子的思維之所以停留在結果的角度,其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的母親經常隻是根據物質被損壞的程度來責罵孩子。